关于警惕贷款领域非法“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
近年来,打着“减免息费”“代理协商”“征信修复”等旗号的“代理维权”乱象呈多发态势,不法分子通过虚假宣传、伪造材料、恶意投诉等手段牟取非法利益,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前述非法“代理维权”行为可能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以下风险:
风险一:信息泄露风险
不法分子在“代理维权”过程中,经常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通讯录、资产负债等敏感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后,可能被泄露倒卖。消费者若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
风险二:财产损失风险
不法分子通常阻断消费者与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有效沟通,使消费者原有合理诉求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导致持续累积逾期成本。此外,不法分子常以“服务费”“保证金”、按比例分成“赔偿款”等名义预先收取高额费用、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套取消费者贷款、信用卡资金,导致消费者面临资金损失。
风险三:法律责任风险
不法分子常诱导消费者采用违法违规手段进行维权,如伪造贫困证明、病历等虚假材料,谎称身份证丢失、被盗刷信用卡,编造暴力催收等情节进行恶意投诉,甚至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风险四:信用受损风险
部分不法分子要求消费者停止正常还款,并谎称可使金融机构“修复征信”,导致消费者不断累积逾期记录,进而严重影响个人征信记录,甚至使消费者面临被列入征信黑名单、遭受司法诉讼等严重后果。
为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代理维权中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
一、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虚假宣传
对“逾期法律咨询”“帮您快速上岸”“专业征信修复”等常见非法“代理维权”话术保持警惕,切勿轻信“低风险、高回报”“百分百成功”“内部渠道”“特殊关系”等虚假宣传。通过监管部门官网、金融机构官方客服等渠道核实他人提供的政策文件或案例,防范虚假信息误导。
二、保护个人信息,防范泄密风险
不随意泄露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手机验证码、生物识别信息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协商、投诉、办理相关手续或签署空白授权书,避免信息被泄露、买卖或被用于非法活动,避免个人财产遭受损失。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合法理性维权,选择正规途径
如遇金融纠纷或服务争议,请通过与金融机构协商、向正规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等渠道合法理性表达诉求。一是可直接通过金融机构公布的官方统一客服热线或官网官微等服务渠道反映诉求、协商解决。二是向厦门市地方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第三方调解机构申请调解(联系方式:0592-2661823)。三是拨打12378银行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或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提交诉求。
(文章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